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资讯

以“创造性转化”写东方意蕴 以“创新性发展”绘时代精神——中国写意油画大展开幕



2025-09-26来源: 艺术中国

开幕嘉宾合影

9月21日,“中国写意油画大展”在湖南长沙李自健美术馆开幕。展览汇聚全国老中青三代104位艺术家的229幅作品,系统呈现了中国写意油画近十年来的探索轨迹。走进展厅,观众不仅能感受到12米巨幅画作带来的视觉震撼,也能从尺幅不等的作品中体会到艺术家们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

李自健美术馆终身馆长李自健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余丁

中国写意油画十年的发展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的指引。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指出:“中国传统画法同西方油画融合创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写意油画。”在这一精神推动下,2016年,在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的组织下,大批艺术家开始有意识地推动中国写意油画的创作与研究。十年间,艺术家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在采风现场中捕捉时代变迁,也通过一次次展览与研讨,让“写意油画”逐渐成为广受关注的中国油画艺术现象。

展厅现场

写意油画的创作实践的最终指向,是致力于构建中国自身的现当代艺术话语体系它在全球艺术格局中提供了独特的东方方案,有力昭示中国的现代性探索完全能立足于自身文化根脉,去回应全球共同关注的现代性命题

展厅现场

本次展览清晰呈现了中国写意油画作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践的完整路径。对西方艺术语言的“创造性转化”,标志着中国艺术家从西方艺术的接受者与模仿者,转变为积极的转化者与创造者——他们以深厚的文化基因重塑油画语言,使其从一种外来技术,升华为表达民族审美与当代哲思的成熟媒介。在更深层次上,写意油画推动了中华传统美学的“创新性发展”——其创新并非简单重复古人的笔墨程式,而是在油画布这一全新媒介上,重新激活了“写意”美学的生命力,使传统精神获得了当代载体,证明了其在现代社会的强大适应性。

展厅现场

“东方意蕴·时代精神——中国写意油画大展”既是对过去十年探索的总结,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文化启航。正如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先生所说:“写意油画的实践说明,中国艺术家有能力在借鉴外来形式的同时,坚守文化本位,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表达。”

展览不仅为专业美术界提供了交流平台,也向公众生动诠释了“双创”理念在艺术领域的实践成果。它启发我们:文艺创作的生命力,始终来自于对现实的深刻感知与对文化传统的创造性继承。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1月30日。

部分展出作品:

杨松林《夕阳照桑榆》油画 120×200cm  2021年

范迪安《白哈巴秋色》140×600cm 油画 2021年

徐里《春》60×120cm×4 油画 2016年

杨参军《同学之二》180×180cm 油画 2019年

张路江《木麻黄》200×600cm 油画 2020年

余丁《玉门关河仓城》300×160cm布面油画2024年

戴士和《花儿与少年》之二120×120cm 油画 2011年

闫平《未来》160×240cm 油画 2024年

许江《月葵之一》 160×230cm 油画 2024年

段正渠《靖边白城子》80×50cm 油画 2018年

文祯非《界-A008》86×61cm 油画 2012年

俞晓夫《古典橱窗》190×190cm 油画 2000年

骆根兴《版纳之夜》100×120cm 油画 2024年

王克举《正午野狐峡》160×240cm 油画 2020年

马路《金木水火土》180×210cm 综合技法 2021年

(图文由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提供)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